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石头御医陈卉丽提名“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重庆新闻网  2016-12-09 14:48

[摘要] 2016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已启动,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被提名。

 [Description]

01.延续文物生命的“石头御医”——

陈卉丽

陈卉丽,女,51岁,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

她带领石质文物修复师团队,承担了大足石刻5万余尊造像的修复抢救工作,其中包括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大足妙高山石窟抢险加固工程等。在普通人看来,大足石刻是冷冰冰的石头,但在她眼中却是有着鲜活生命的宝贝。她总结出“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可初步诊断石质文物病害20多种,准确率高达95%。她还编写有20余项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为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undefined

02.用真爱诠释患难夫妻情的贤妻——

陈丽

陈丽,女,44岁,綦江区赶水镇一居居民。

她24岁时,遭遇一场意外事故,导致半身瘫痪,在男友悉心照料下逐渐康复,并与男友成婚。2年后,孩子的出生导致她旧病复发,再次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丈夫毅然挑起家庭重担,悉心照顾妻小。在她逐渐恢复健康的时候,不幸再次降临,丈夫意外摔伤导致头盖骨碎裂,全身瘫痪如植物人般毫无知觉。她对丈夫不离不弃,一瘸一拐地为他洗脸擦身、穿衣洗脚,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已恢复意识并能微笑了。

undefined

03.身残志坚孝感天地的无臂男儿——

陈星银

陈星银,男,49岁,丰都县虎威镇同心村村民。

7岁时,他因触电造成双手截肢。他虽没有双手,却能够做正常人能做的大部分体力活儿,犁田、栽秧、挖地、挑粪、做饭、编箢篼。去年以来,88岁的母亲卧床不起,他坚持一日三餐用嘴给母亲喂饭吃药。今年5月,老母亲在他的陪伴下寿终正寝。40余载,他靠顽强的毅力练就了一身自食其力的绝活,走出了一条身残志坚的自强之路。他自强不息、孝顺老人、善待邻里的事迹在同心村广为传颂,不少家庭把他作为教育子女的榜样。

undefined

04.长江航道线上的“守护神”——

葛列军

葛列军,男,47岁,重庆航道局望龙门班组船长。

他在日常工作中,不论晴热酷暑、严寒隆冬,都坚持带头夜以继日地在航道一线巡航设标,指挥协调。由于工作地点位于长江边上,他常常会遇到船舶海事事故、岸边群众溺水等情况。每逢紧急情况,他总是带领班组成员快速反应,全速赶往事发地,在救援现场,他运用娴熟的专业技术和丰富实战经验指挥救援抢险。在2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救起近百条生命,被称为长江航道线上的“守护神”。

undefined

05.为“棒棒”画像为时代存照的草根导演——

何 苦

何苦,本名何长林,男,40岁,重庆某部队正团级退役军官,奉节大树镇石村人。

他从部队退役后,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日常生活。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他亲身经历1年“山城棒棒”生活,真实记录在重庆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背景下,即将消失的“山城棒棒”这一群体。2016年10月21日,《后的棒棒》在德国法兰克福摘取了首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佳短纪录片奖,该片为此次纪录片节中获奖的中国作品。

undefined

06.青春在奉献中闪光的美志愿者——

黄 强

黄强,男,32岁,潼南区星火志愿服务协会会长。

他带领230名星火志愿服务队员投身到潼南扶贫一线,开展政策宣传、产业帮扶、电商培训等系列志愿服务,足迹踏遍全区22个镇街;深入开展“4+1”助学圆梦活动,募集爱心资金260多万元,精准帮助360余名贫困学生。近2年,他的队伍累计参与活动7000余人次,服务时间3万余,他个人累计服务时间达到300,充分展示了当代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undefined

07.用一生践行初心的大巴山人民教师——

何宜刚

何宜刚,男,41岁,已故,城口县高望初级中学校长。

他扎根偏远农村教育一线23年,用创新的方法教书育人,10多年前探索出的“分层异步教学法”,至今仍在全县中小学推广沿用;他从本不宽裕的腰包中慷慨解囊,长期联系贫困学生家庭,资助学生18名,累计金额达3万元。2016年9月9日凌晨,因劳累过度,他心脏病突发离世。离世当天,1000余名家长自发地为他送行。他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光明日报》等80余家媒体报道。

undefined

08.接力守护麻风病人32年的父女医生——

蒋威正/蒋朝辉

蒋威正,男,62岁;蒋朝辉,女,33岁,巴南区皮肤病防治院医生。

1984年,蒋威正从一名乡村医生转变为一名麻风病医生,那时,女儿蒋朝辉还不满两岁。2004年,女儿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市的工作,与父亲一起扎根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一线。如今,老蒋已年过六旬,退休之后又返聘回麻风病院;小蒋也已结婚生子,现在是麻风病院的医务科长。父女两代人一起守护着麻风病人,践行着消除麻风病的誓言。

undefined

09.传递爱心23年不停歇的“一元理发师”——

梁恩化

梁恩化,男,83岁,北碚区天生街道奔月路露天理发店师傅。

83岁的他在北碚天生街道奔月路的露天理发店为居民理发,23年来理任何发型都只收一元钱。他13岁开始学理发,1949年参军,1993年退休后,就在社区里搭了间木棚做理发室,为周围邻居服务。在理发店里,他立下个规矩:残疾人、低保户理发一律不收钱。他每天早上7点左右出摊,许多居民慕名而来,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二十多年来,即便物价上涨了数倍,但是梁恩化坚持自己“理发只收一元钱”的承诺毫不动摇。

undefined

10.扎根一线岗位12年的“盲警”——

罗 建

罗建,男,52岁,合川区双凤镇派出所民警。

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罗建一直战斗在基层派出所。2003年4月,罗建在出警时不幸被炸伤,右眼被摘除,双耳鼓膜破裂,左眼术后矫正视力仅为0.2,被鉴定为五级伤残。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伤残,重返工作岗位。12年来,他调解矛盾纠纷2000余起,处理治安案件500余件,办理户籍业务上万人次,无一投诉,整理各类档案3000余卷无一差错。他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嘉奖2次,并获“重庆五一劳动奖章”。

undefined

11.微笑面对艰难人生的“陀螺女孩”——

李升玫

李升玫,女,9岁,巫溪县宁河街道长春小学学生。

她还没出生爸爸就受伤偏瘫,3岁时妈妈不辞而别,2015年爸爸完全瘫痪。9岁的她,面对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瘫痪,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每天认真完成学业,洗衣做饭照料亲人生活,周末到街头卖陀螺补贴家用。她总说:“我和爸爸、哥哥每月都能领到低保,学校还免除了我的学杂费,经常有好心人来关心我们,我觉得挺幸福的。”她乐观积极、坚强面对人生的态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好心人开始关心她的学习生活。

undefined

12.用一把焊枪点亮工匠人生的电焊工人——

李宪洪

李宪洪,男,27岁,重庆神州管道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职工。

作为一名天然气管道焊接工人,为了练就更精湛的焊接技术,坚持每天反复练习9以上,皮肤和衣服常常被灼热的弧光烤焦。在与铁水相伴、焊花为伍的职业生涯里,他考取了高级技师,练就了一手焊接绝活,攻克了一个个项目难关,和团队完成了4万余米天然气管道安装,有效节约了安装成本。他编写图文并茂的焊接知识手册,向工友传授自己总结的宝贵经验,为公司培养了一批能打硬仗的焊接技术人才。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